“怀仁,官场中事,其实并非我所长。别看我现在担任三司使,坐着紧要位置。可是一旦贴射法出了什么差错,我就得外放州郡了,甚至很可能数年之内不得回京。虽说在朝为官,谁都免不了起起落落。但我因贴射法而落,恐怕再难起复。怀仁,你可知是何原因啊?”
“因为贴射法得罪了人?”
“嗯,的确是损害到了某些人的利益。不过他们再怎么上手段,也只能贬我一时,不能压我一世。但问题就在于,贴射法,可不仅仅是一项法令啊。但凡朝中高官,都会将其视为上位者的问路之石。新帝登基,太后临朝,未来十年,甚至数十年,朝廷治理到底是一切照旧,还是日渐日新?我敢这么说,就是太后心里都没个定数!同意推行贴射法,其实就是太后的投石问路。若能顶住反对之声,把贴射法坚持下去,那么在这之后,肯定还会有其他新法一一上马,扫除朝野的积患弊病。若是坚持不住,贴射法被废……呵呵,可想而知,之后朝堂上定是萧规曹随,墨守成规,再难有新法冒头。”
“而李大人作为提倡新法的高官,肯定要被排除在政治中心之外……”
孙山很快明白了李咨的意思。不过随之而来的,则是进一步的困惑。
“听李大人的意思,似乎对朝中的局势颇感担忧。可是方才不是说过,连首相王钦若都没有对新法加以阻挠吗?难道说还有其他高官反对贴射法?”
李咨眯起眼睛,忽然提高了调门。
“王钦若,真奸臣也!……却是朝堂之上对贴射法态度最为温和的高官了。次相王曾虽未明确反对,但实际上是不支持贴射法的。他曾私下对我说,‘贴射法虽好,却不该在此时施行,应该等到天子亲政才对。’怀仁,王曾的想法,你可看透了?”
这是李咨的校考。
孙山连忙回想王曾其人……他曾献计太后,驱逐权相丁谓。在朝堂之上,也是尽心尽力维系着稳定。但此后太后有逾礼之举,或者任用亲党的时候,王曾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。
而且陈庭柳说过,王曾在许多事情上对太后有所妥协,其实都是为了护佑官家。一旦太后要发展自己的势力,踏过红线,王曾便不肯苟同了。
“王相是怕太后借变法之机,提拔亲附自己的官员,从而……威胁帝位?”
“正是如此!若是变法新政逐渐展开,势必会引发大量官员任免,给太后一系发展壮大的机会。而且祖宗法度,这变一下,那改一下,说不准哪一天,外戚可以当政,女子可以做官,那就真的离武唐不远了!这一点上,我其实也认同王曾的看法。”
女子做官?
这个可以有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