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群的书房很简洁,堆满了各种书和层层叠叠的文稿,别无他物,除了悬挂在正墙上的那把短剑。
这把短剑全长40厘米,玳瑁剑把,剑把绘有两朵梅花及国民党党徽纹饰,顶端绘有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。剑鞘顶部和底部也有梅花装饰,剑鞘涂有黄漆,配有帆布剑套。
剑柄上刻有“蒋中正赠”字样。
这把剑的由来,其实跟老友本尧有关。
那还是战前的时候,一次在武汉的见面。难得一见的老友见面分外高兴。促膝长谈是少年以来保持的习惯。
那时本尧刚刚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。他们聊到了国内、党内形势,以及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争。
“校长对国民党感到失望。他认为当前的国民党差不多已成为一个空的躯壳而没有实质了,党的形式虽然存在,但党的精神差不多是完全消失了,国民党的组织可以说是已经积弱成疾,并且病入膏肓。”本尧沉重地说到。
“是的,现实的情况倒是这样,并且各种问题是积重难返了。”曼群点了点头。
“目前,校长已经开始加速推进三青团的组建工作。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革命组织,消除过去的纷争,吸引全国青年,担负起被国民党抛弃的革命任务。寻求变多党为一党的统一,三青团的建立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工作关系,能使所有革命和抗战的真正支持者取消分歧,共同努力,一致工作。因此,他对这个新组织抱着热切的希望。”本尧进一步解释到。
“所以,三青团书记人选想到我这个没有山头的人,他担心国民党内所有的对立派系和所有的“小组织”,如复兴社蓝衣社和青白社CC系阻碍新组织的建成。”
其实,曼群知道三青团的事情,他们对报纸、期刊和小册子的出版发行也相当重视。
“三青团把力量可以集中在全国学生身上。每一所高中、技术学校和大学内都建立三青团的组织,开展政治训练。这样看能否造就一支新的建设中国的力量。”曼群说到。
“今天我来找你还有一个任务呢,曼群你和我一样,首先是国民党党员,还是党报总编,有能力有良知有热血,请你也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吧,我们一起努力,一起艰难寻求救党救国的道路吧。”本尧望着曼群,诚挚地说到。
就这样,国民党内部一群类似本尧与曼群的精英党员,明知“大厦将倾,非一木所支”,但仍抱着改造组织和支撑危局的理念,为这一份崇高而艰巨使命苦苦维持。这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挣扎和抗争,伴随一次次不断的失望和挫败。国民党政治腐败,被替代被淘汰,历史大势所趋。
因为《武汉日报》在抗战期间,在艰难困苦情况下,保证报纸按期正常运转,坚持正面宣传,稳定和鼓舞全面全民抗战,曼群的专业水平、学术眼光、筹划技巧、统筹能力得到了高层重视。